您的位置:校长专栏 >> 校长演讲

礼仪:雕饰最优雅的你
日期:2020-05-18    阅读:6018    作者:学工处

老师们、同学们:

早上好!

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《礼仪:雕饰最优雅的你》。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有句:“孔子以诗书礼乐教,弟子盖三千焉,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。”孔子用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做教材来教人,就学的门生大约有三千人,而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。其中“六艺”指的是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而“礼”则为“六艺”之首。同学们在幼儿园或者小学时也背过

《三字经》中的“为人子,方少时。亲师友,习礼仪。”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,号称“礼仪之邦”。古人始终坚持这种理念: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(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,就必须从学礼开始。)法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孟德斯鸠曾说:“礼貌不仅使有礼貌的人喜悦,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。”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此话题。

一、什么是礼仪?   

在中国古代,人们对礼仪曾给出了众多解释,以其中的三个解释最为经典。其一,是汉朝文字学家许慎的解释:“礼者,履也。”他认为:礼,乃是做人的规矩。其二,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解释:“礼者,养也。”他认为:礼,其表现的具体形式是做人的规矩;但进而言之,则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。其三,是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孔子的解释:“礼也者,理也。”他认为:礼,就其本质来说,实际上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。综上所述,礼仪应被理解为:人们在其具体的人际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,亦即其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。礼仪,实际上是道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。它所体现的,是一个人的素质、教养,乃至其道德水准。

二、礼仪有何要求? 

针对这一问题,孔子曾经有过非常明确的答案。他指出:“礼者,敬人也。”也就是说,礼仪的基本要求是:尊敬人。具体而言,人们在其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,首先意在尊敬交往对象。必须在此强调的是:对学生来说,尊敬老师,是一种本分;尊敬长辈,是一种美德;尊敬同学,是一种常识;尊敬所有人,则是一种风度。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,同时还须尊敬自己。西汉文学家扬雄认为:“人必其自敬,然后人敬之。”所谓尊敬自己,对学生来说,一是要尊重自身;二是要尊敬自己所就读的学校;三是要尊敬自己所处的社会与环境;四是要尊敬自己所属的国家。此四者,缺一不可。

三、礼仪有何作用?   

前面提到孔子曾言: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荀子则指出:“人无礼则不立,事无礼则不成,国无礼则不宁。”他们所强调的,都是学礼仪、讲礼仪、用礼仪的重要作用。对我们学生来说,学礼仪、讲礼仪、用礼仪,至少具有以下作用:其一,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教养。众所周知:有道德才能高尚,有教养才能文明。既然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,既然礼仪讲的是做人的规矩,那么懂规矩、讲规矩、守规矩的人,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,就是一个讲文明的人。其二,有助于改善自己的关系。英国大哲学家洛克说过:“没有良好的礼仪,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别人看成骄傲、自负、无用和愚蠢。”美国人卡耐基则认为:一个人的成功,更多的是靠其出色的交际能力。在人际交往中讲礼仪、用礼仪,无疑将有助于中学生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。其三,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形象。所谓形象,就是人们对某人、某事的看法。在其他人看来,一名讲礼仪、用礼仪的中学生,就是有教养的好学生。也就是说,中小学生如能自觉地讲礼仪、用礼仪,将有助于维护其个人形象、家庭形象、学校形象,乃至民族形象与国家形象。

四、怎样运用礼仪?

王阳明提出: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;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我们倡导同学们知礼仪,就是为了使同学们讲礼仪、用礼仪,做到知行合一。《易经》上说:“君子以非礼弗履。”其含义是:对有教养的人而言,不符合礼仪的事情就不能去做。也就是说,运用礼仪的关键点是:非礼而勿为。

 礼仪的范畴很广,校园礼仪、家庭礼仪、公共礼仪、服饰礼仪。下面我结合校园及八礼“仪表之礼、餐饮之礼、言谈之礼、待人之礼、行走之礼、观赏之礼、游览之礼、仪式之礼”和大家做个交流。

1. 仪表之礼:包括面容整洁、衣着得体、发型自然、仪态大方。同学们出家门前,整理好校服,穿适合季节的校服,或者穿搭好适合仪式的礼服、鞋子、袜子。衬衫或者礼服要熨烫好,鞋子和衣服吻合,袜子穿符合年龄的颜色。头发干净、梳理整齐、刘海不过眉毛(真正的美女是敢于露出额头的)、两鬓无过多碎发、男生头发符合校园学生发型。适时添加或者减少衣服,校服不敞开。

2. 行走之礼:路上包括遵守交规、礼让三先、扶老助弱、主动让座。任何时候的行走,你就是移动的风景,个人的走路方式就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,最能展现一个人风度和活力。上下楼梯。坚持“右上右下”原则。上下楼梯、自动扶梯的时候,都不应该并排行走,而要从右侧上下。这样一来,有急事的人就可以从左边的急行道通过。课间活动时间,要轻声慢步。

3. 待人之礼:包括尊敬师长、友爱伙伴、宽容礼让、诚信待人。重点讲四点。(1)进校、校园内遇见师长,要喊“老师(们)早或者老师(们)好!”。在校园内不仅对老师们问候,遇见保安、保洁、食堂员工等都要一样对待,喊一声“保安叔叔好、保洁阿姨好等”。这点我们绝对多数同学很好,还有一些同学要改变,某种程度上也是不自信的表现。(2)在待人之礼中我还要强调一个无声的、最美的语言,那就是“微笑”。微笑不仅能给人温暖,给人幸福和力量,还能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。可以说微笑是所有表情中最美的一种。(3)课堂要有礼节,上课、下课师生问候不能省。(4)进入老师办公室喊“报告”或敲门,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,在社会交往中,进入他人房间也需先敲门,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。

4. 餐饮之礼:包括讲究卫生、不讲话、爱惜粮食、节俭用餐、食相文雅。我还要强调排队礼节,遵守1米线距离,不哄闹,1米线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安全距离,更是教养的体现。

5. 言谈之礼,包括用语文明、心平气和、耐心倾听、诚恳友善。

6. 观赏之礼,是指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,遵守秩序、爱护环境、专心欣赏、礼貌喝彩。

7. 游览之礼,就是善待景观、爱护文物、尊重民俗、恪守公德。

8. 仪式之礼,是指讲究文明礼仪,做到按规行礼、心存敬畏、严肃庄重、尊重礼俗。重点讲两个。(1)升旗仪式。中学生在出席升旗仪式时,应该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行为严加约束,以下四点尤其应该重视。第一,肃立致敬。我国《国旗法》规定:举行升旗仪式时,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,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。因此,当国旗升降之时,任何在场者均应停止走动、交谈,或停下手中的一切事情,面向国旗立正,并向其行注目礼。升国旗时,全体学生都要行注目礼,少先队员行队礼。 第二,神态庄严。参加升旗仪式时,中学生均应以庄重、严肃的态度与表情,来表达对国旗的敬意;绝对不应该态度漠然,或者嬉皮笑脸。第三,保持安静。第四,爱护国旗。由于受到日晒和风吹雨淋,国旗往往容易褪色和破碎,因此要注意及时更换。当一天结束时,要按照相关仪式降旗,并将国旗小心珍藏好。奏唱国歌。中学生必须注意下列三点:其一,全体肃立。除身体状况欠佳者之外,在公共场所里正式演唱国歌时,任何人都不得或坐或卧,而应起身站立。其二,态度认真。演唱国歌时,每一名中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,并确保演唱的正确无误。在当众人齐唱国歌时,还必须力求其节奏适当,并与大家保持一致。其三,大声歌唱。演唱国歌时,一般均应放声高唱。不要闭口不唱或者低声哼唱,或者吐字发声时声音不清晰、不准确。 (2)上台领奖的礼仪。上台领奖,是一件很荣耀的事,是对同学们自身努力的一种肯定与嘉奖。这个时候身为领奖人更应注意自己的礼仪,使自己从各方面都配得上这份荣誉。 自然大方、微笑地走上领奖台,不要做出一副扭捏之态,也不要显得局促不安。要从指定的台口上台。态度谦恭地面对全场,双手自然下垂,站姿端正。双手接递奖状或奖品。 及时感谢。下台时,脚步稳重,依序从指定台口退下。

9. 举止有道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(1)站:站姿挺拔,线条优美。站立时,相应的礼仪规范是应头正颈直,双眼平视前方,嘴唇微闭,下腹微收,挺胸直腰,双肩保持水平,两臂自然下垂,手指并拢自然微屈,左右手中指分别压在左右裤缝,腿膝伸直,自然挺拔,脚跟并拢,两脚尖张开夹角45°,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。男生应站得英俊洒脱,挺拔舒展,精神焕发。女生一般着裙装站立时,双脚呈“丁”字站立;手自然下垂或向前交叉放置。女生应站得秀雅大方,姿态优美。(2)坐:入座:“轻、稳、缓”。我们坐的位置应该为座位的三分之二左右,沙发坐前半部分,即不超过二分之一。入座后不宜背靠椅背。裙装女生,入座后要注意双腿摆放,应在坐下前收拢裙摆,双腿靠拢,向左或向右倾斜。男女生切忌双腿大开或者跷二郎腿等。离开时扶椅子或者把椅子送回原位。

《尚书·说命中》说:“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。”意思是,懂得一些道理并不难,实际去做的话就难了。《左传·昭公十年》也说:“非知之实难,将在行之。”意思是,明理并不难,难在实际行动。但是,我相信中华上中的学子们既知之,必行之。因为,你们在我心中就是一名“行知合一的光明少年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徐萍

上一篇:2021,让我们走的更高更远
下一篇:上下同欲者胜